现在时间:
站内检索:
一文说清节约型园林那些事
发布日期:2023-03-20 来源:A精装匠人A 字号:[ ]

引言:从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理念看,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科学造林绿化明确了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具备可持续、自维持、循环式、高效率、低成本等特性的节约型园林也将成为发展方向。


一、什么是节约型园林?
1、定义:“节约型园林”顾名思义,就是指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要在绿化建设中以“阐释自然观”为文化主体,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和场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的含义

(1)表现在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2)表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

(3)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4)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简而言之,节约型园林就是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保证经济性与合理性,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为基本规律,实现好园林绿色生态建设。

4、节约型园林建设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效率高;

(2)成本小;

(3)维持能力高;

(4)持续性强。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是推动园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等方面占有巨大优势。




二、节约型园林的绿化方式

节约型园林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其核心目的是反对过度密植、贪大求洋、种植奇花异草、建造大喷泉、大水面、大广场、过大硬铺装等铺张浪费现象,不能错误理解为少用地或投入少的低价园林,从而减少绿地面积或粗制滥造,导致园林绿地品质低劣、功能低下。节约型园林绿化应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有以下几种绿化方式:

1、节地型园林

在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上,要充分发挥不同空间和环境的优势,实现园林绿地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挥绿色植物在不同空间和不同层次上对城市绿化的作用,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2、节土型园林

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

(1)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

(2)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3、节水型园林

主要体现在使用集水技术,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等。应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1)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

(2)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3)建立相应的节水系统也可以对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废水等进行处理,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水资源,提升绿化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节能型园林

(1)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

(2)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5、节材型园林绿化

(1)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


(2)通过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来达到节约的目的。废弃物是建筑物等一些废弃场所遗留下来的垃圾,一般都是被掩埋或销毁,但这些废弃物又被称为“放错地方的宝藏”,可进行循环利用。如将废弃的铁轨改造成花径、将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等循环利用方式,既能够发挥废弃物的利用价值,还能节约资源。

(4)合理利用绿色废弃垃圾。类似于落叶的绿色废弃物是利用价值较高的基肥,经过处理可成为绿色肥料,实现城市绿色无害化,在生态和经济效益两个层面上实现了节约和有效利用。将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6、节力型园林绿化

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三、节约型园林如何实现?

1、合理选择节能植物,优化植物配置
(1)生态节约型绿化需对不同的绿色植物资源进行细分,有选择性的进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有的植物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有的植物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较高、不易成活且易产生落叶,这些都会对城市绿化管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理性分析、合理选择。比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在植物种植过程中,尽量做到植物的一次性栽培,不要进行植物的移植,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且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施工量且减少相应的投资。


(2)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颜色和植物之间的配置,来进行植物的选择。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植物之间的关系和色彩之间的搭配,这样在设计的同时,将其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生态发展的景观。比如,在进行灌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灌木植物的特性,这样是为了设计好的景观效果能达到预计的标准。


(3)在园林设计的适应性上,也要着重注意与周边建设的搭配以及整个城市的变化。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确保园林景观一年四季都存在,且有不同变化,增加居民的观赏性。

2、放眼于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土地质量,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要遵守节约、适用、美观的原则,既要节约和利用有效资源,还要使资源更加适合城市绿化要求,最终增强其观赏性和美观性。应用园林绿化技术时要有意识的进行后续开发,放眼于长远利益,减少粗放型园林绿地的建设,提高精细化的科技控制力度。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

1、正确处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与建设精品园林绿化的关系。要正确理解节约型绿化的本质涵义,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的理念,确立城市园林绿化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正确的精品园林绿化工程标准,明确真正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就应该是精品工程,而精品工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体现节约的。

2、正确处理节约土地与保护绿化用地的关系。节约用地不等于不给予地或减少绿化用地的供给,而是要在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用地的基础上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可利用的地方开辟新的绿化领域,如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废矿地绿化等。节约土地,一方面要多想办法,开辟途径,保证必要的城市绿化用地,一方面要在所能利用的土地上使园林绿化效益达到最大化。

3、处理好节约用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节约用水,大力推广中水回用、雨水的拦蓄、地表水的开放利用。节约用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配合好环境的保护,中水的利用还有一些技术问题要研究,要在利用中水的同时保证园林绿化的用水。


4、正确处理好绿地建设的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功能的关系。园林绿化建设包含了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四个要素,其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营造良好的生态是城市园林绿化最本质的任务,也是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节约型的绿化必然是生态型的绿化,有了生态作用,才能体现优美景观,才能体现文化功能,进而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片面追求景观、文化、服务功能,必然产生不了节约型的园林绿化。

5、正确处理好节约型园林绿化当前措施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坚持正确理念和措施的前提下, 对于一次性投入增加 ,但经过科学论证有利于今后长期节约的措施, 要从实际出发 ,积极加以利用 。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绿化的当前效果与节约成本的关系, 解决好种大苗, 快见效与节约财力的关系问题。

6、种植植物,土壤是关键。通过各种土壤改良措施对园林种植土壤进行改良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园林植物可持续生长和园林景观效果维护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具有良好生态、经济效应。

7、种是第一步,养是第二步。“在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防治方法,减少了药物投入,比如通过饲养扩繁肿腿蜂防治天牛类虫害等。


六、节约型园林常用的绿化植物有以下几种:

1、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这个要具体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

2、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比如法桐、意杨、凤杨、红枫等。

3、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如冬青,松树,罗汉松,玫瑰、杜鹃、牡丹、女贞、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等。

4、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